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法规
索引号: 152900000000033/2023-01980 发布机构: 额济纳旗政务服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策法规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3-10-30
公文时效:

五大任务——阿拉善盟防沙治沙七大战役实施方案

一、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基本情况

阿拉善盟作为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治理区,是我国沙尘暴西北路径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的策源区,也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漠总面积10.85万平方公里,其中我盟境内9.4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9.69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到了全区的83%和50%。

建盟四十多年来,为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握手连片造成的危害,改善阿拉善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推进沙化土地的高效治理,阿拉善盟在生态保护建设中,针对荒漠化严重和干旱缺水的实际,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的方针,坚持走“生态建设社会化、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路子,充分考虑水分平衡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实行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坚持不懈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100多万亩,建立了16处自然保护地和7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统筹规划建设了贺兰山生态廊道、额济纳绿洲、三大沙漠锁边综合治理区、以梭梭为主体的荒漠林草植被恢复治理区、黄河西岸综合治理区及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六大区域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保护建设事业得到快速稳步发展。全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13552.05万亩和301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达到现在的23.18%。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持续减轻,分别由2004年的16.83万平方公里、20.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19年的16.37万平方公里、19.69万平方公里,分别减少0.46万平方公里和0.76万平方公里。其中: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8.03万平方公里、4.67万平方公里减少至2019年的6.17万平方公里、2.95万平方公里,分别减少1.86万平方公里和1.72万平方公里。沙尘天气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沙尘暴天数由2001年的39天减少至近几年的14天,强度明显减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但是,阿拉善处于亚洲大陆西北季风通道和我国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三山缺口处上风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主要策源区,风沙口流沙活动依然频繁,三大沙漠南侵东扩和沙漠之间握手相连等沙化问题依然严峻。沙害危及阿拉善绿洲农田、工矿生产、交通运输、历史古迹和居民设施,入黄泥沙严重威胁宁蒙河段安澜,严重影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以及河西走廊、华北平原、京津冀等广大地区生态安全。鉴于阿拉善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荒漠化治理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治理不中断,修复不断层,直至恢复荒漠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使生态环境实现由“局部治理、整体恶化”到“全域治理,整体好转”的根本转变。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系统性保护与整体性修复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以阻断风沙危害为引领,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科学推进沙化土地治理、特色产业发展、惠民政策落实、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定位、体现阿拉善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保护与建设并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风沙源区、草原退化沙化区等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逐步将沙区自然生态系统全面保护起来,辅以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加快修复荒漠生态系统。

(2)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综合治理。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分区分类施策,宜绿则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乔灌草、造封飞、带网片相结合,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科学选择树种草种,合理确定修复模式、治理措施和任务安排,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修复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治理成效。

(3)坚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突出区域特色。以沙区自然禀赋为基础,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利用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治沙惠民、治沙利民、治沙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4)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突出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全面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防沙治沙机制,形成导向明确、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保护修复合力和科学绿化新格局,有序推进防沙治沙事业。

四、规划目标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与总书记部署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息息相关,按照国家林草局的总体规划,阿拉善盟分别被列入黄河几字湾攻坚战(阿左旗)、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阿右旗、额济纳旗)中。立足阿拉善沙化土地多、治理面积大的实际,全盟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打好“七大战役”,分别为阻沙会合阻击战、阻沙入河攻坚战、河西走廊保卫战、阻沙上山持久战、阻沙进城阵地战、阻沙断路运动战、军事基地护卫战。我盟已纳入“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规划,至2030年完成规划任务1659.61万亩,其中:造林种草723.59万亩,林草质量提升717.02万亩,工程治沙219万亩(非重叠10万亩)。

五、总体布局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生态保护体,构建“沙漠戈壁为域,绿点绿廊镶嵌”的生态空间格局,布局打好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的“七大战役”,持续推进以贺兰山生态廊道、额济纳绿洲、沙漠锁边综合治理区、荒漠林草植被恢复治理区、黄河西岸综合治理区、城镇乡村周边及重要交通干线绿化美化带为架构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一是打好阻沙会合阻击战。目前我盟三大沙漠会合点已从5个减为2个,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端,主要目标是遏制两大沙漠前移会合、交汇连片,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退化林修复、工程固沙、封沙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规划完成治理面积803.83万亩,其中,灌木造林22.8万亩、人工种草207万亩、飞播造林49万亩、封沙育林115万亩、退化林修复154.59万亩、草原改良14.84万亩、围栏封育77.8万亩、新造林管护22.8万亩、工程固沙140万亩(重叠),建成三段总长413公里、宽3-40公里锁边林草带。

二是打好阻沙入河攻坚战。主要目标是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前移进入黄河。黄河流经阿拉善约80公里,据统计,每年沿黄沙漠向黄河输入流沙将近1亿多吨,已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目前,我盟已在黄河西岸、乌兰布和东缘建成了60余万亩防沙阻沙锁边林草防护带,规划完成治理面积165.1万亩,其中:灌木造林21.9万亩、人工种草18.5万亩、飞播造林80.7万亩、退化林修复24.5万亩、围栏封育1万亩、工程固沙18.5万亩(重叠)。

三是打好河西走廊保卫战。主要目标是阻击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进入河西走廊,在额济纳绿洲及巴丹吉林沙漠西缘、西南缘,通过现有胡杨、柽柳、梭梭林等更新复壮、人工造林种草、退化草原修复、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程固沙等措施,规划完成治理面积108.14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万亩、人工种草39.44万亩、退化林修复10万亩、围栏封育44.7万亩、工程固沙13万亩(重叠)。

四是打好阻沙上山持久战。主要目标是阻止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入侵贺兰山生态廊道,侵袭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目前,我盟已在该地区完成人工造林279万亩、飞播造林565万亩、封沙育林120万亩,建成了两条长约460公里、宽3-20公里不等的防风阻沙林草带。规划完成治理面积82.8万亩,其中:灌木造林40.8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退化林修复22万亩、工程固沙10万亩(重叠)。

五是打好阻沙进城阵地战。主要目标是防止三大沙漠侵入全盟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有效保障城镇安全和改善人居环境。目前,我盟已完成重点城镇周边地区绿化9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400余万株。规划在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周边完成治理面积87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0万亩,封沙育林6万亩、退化林修复23万亩、草原改良3万亩、围栏封育45万亩,扩大城镇和园区周边生态治理面积,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六是打好阻沙断路运动战。主要目标是阻止风沙掩埋京新高速、国道331、巴孟雅等重点公路、铁路和城乡道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出行。计划在全盟重点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完成治理面积361.04万亩,其中:灌木造林23.59万亩、飞播造林16.7万亩、人工种草38.16万亩、封沙育林13万亩、退化林修复95.5万亩、围栏建设113.6万亩、新造林管护22.99万亩、工程固沙37.5万亩(非重叠10万亩)。

七是打好军事基地护卫战。保障服务两大基地、全力支持国防建设,是阿拉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在二〇基地和十四基地,规划完成治理面积51.7万亩,其中:人工种草5万亩、封沙育林5万亩、退化林修复19万亩、围栏封育22.7万亩,服务保障两大基地更好维护国家战略国防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编制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治理的科学规划,构建多部门、多方面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作推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二是政府部门为治理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政府部门主动为治理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使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积极性持续高涨。项目和资金安排优先向生态脆弱地区倾斜,支持并鼓励农牧民参与荒漠化治理,提高农牧民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将荒漠化治理由周期性、区域性的工程升级为长期性、全面性的公益性事业。

三是政府部门为荒漠化治理提供政策保障。政府部门执行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草原补奖政策、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向社会购买专业管护服务,负责治理成效动态监测。

四是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生态富民产业发展。以森林、大漠、湿地等生态资源和肉苁蓉、锁阳等沙生植物为依托,促进沙产业、康养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五是政府部门必须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了形成项目之间的合力,特别是参与者之间的合力,阿拉善盟进行了以人为本的生态补偿创新和先治后补的创新,把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退牧还草、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有效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实行区域禁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提高了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

六是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性、日常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保持持久的参与热情,更需要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营造荒漠化治理的社会氛围,优化荒漠化治理的政策体系,依托阿拉善功能独特的沙生植物资源优势,将生态保护建设与特色林草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调动非公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和防沙治沙的积极性。为所有愿意为阿拉善荒漠化治理作贡献的企业、社会团体和农牧民创造机会和条件,形成荒漠化治理的社会合力。

[解读] 图解 五大任务——《阿拉善盟防沙治沙七大战役实施方案》


编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