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新闻

额济纳旗巴音陶海苏木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

近年来,额济纳旗巴音陶海苏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速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党建引领机制“活”,厚植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内容,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有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标本兼治靶向“准”,坚持绿进沙退久久为功。制定林木管护长效机制,划分5个林长责任片区,开展春季林带修剪除草行动,年度灌溉时间240天以上。严格执行《马莲井巡护员管理办法》,聘用31名巡护员开展日常巡边护边与远程监控管控,坚决遏制非法开垦、偷挖盗采、黑河水抽取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先后围封种植梭梭24000亩,栽种大果沙枣140亩、胡杨40000株、白杨和柳树13000棵、花卉40000余株。开展苗木补植补栽,2023年种植圆冠榆树700余棵,实施9500亩梭梭林滴灌项目,麻黄、甘草、骆驼刺等野生植被覆盖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三是和合共生产业“旺”,推动绿色发展换挡加速。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通过改良土壤、改造水利设施积极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设500亩苜蓿示范种植项目,配套储草棚,有效解决牧草存储问题,不断巩固苜蓿产业发展优势,现已扩大种植规模至1410亩,年户均增收9万余元。发展沙产业,依托现有梭梭林先后嫁接肉苁蓉3000亩,首批收获肉苁蓉2吨、苁蓉籽15公斤;大果沙枣种植规模扩大至140亩,实现生态治理与绿色增收双赢。四是深化治理举措“实”,书写绿色答卷行稳致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逐步形成“党员干部+嘎查‘两委’+农牧民群众”多层次治理体系,爱国卫生运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病媒生物防治等全线推进,累计开展各类行动百余次。同时,新建10套偏远农牧民安居房,完成10公里通乡公路铺设,亮化安装48盏路灯,修建378平方米车库车棚,逐步实现饮水安全达标,稳定供电全覆盖、5G网络覆盖,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切实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发展沙产业、林果产业等绿色经济密码,深化基层生态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两促进,通过改善“小环境”书写生态“大文章”,绘就壮美生态画卷。


编辑:
信息来源: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