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额济纳 > 行政区划 > 苏泊淖尔苏木

苏泊淖尔苏木


(一)基本情况简介

“苏泊淖尔”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水獭的湖”,指现东居延海。历史沿革:苏泊淖尔苏木的前身是吉日嘎拉赛汉公社,建于1958年12月。1961年社队体制调整时,将吉日嘎拉赛汉公社划分为两个公社,即吉日嘎郎图公社和苏泊淖尔公社。1984年,改设苏木行政建制。行政区划:苏木政府驻地距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北2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4150.77平方公里,辖区中蒙边境线长119.38公里,东临巴彦陶来苏木、温图高勒苏木,南接达来呼布镇,西靠赛汉陶来苏木,北接策克镇。下辖3个嘎查,分别是乌兰图格嘎查、策克嘎查和伊布图嘎查。自然地貌:苏木境内91.4%为荒漠戈壁;沿河绿洲占8.6%,近358平方公里。人口情况:境内居住着汉、蒙、回、壮4个民族,户籍人口1521人(截止2023年底),经济发展情况:现有耕地1.45万亩,草场489.6万亩,主要以种植蜜瓜、玉米为主交通情况:境内有公路13条,共274.8公里,其中,国道G213(策克至十四号基地)由南向北90公里达策一级路由南向北84.5公里,乡道3条57.5公里,村道8条42.8公里;有铁路2条,线长共127.5公里,其中,嘉策线由南向北49公里,临策线由东向西78.5公里。水资源情况:境内有黑河、昂茨河、铁库里分干渠等大小河流16条,全长512公里

(二)嘎查基本概况

伊布图嘎查位于达来呼布镇以北20公里处,嘎查面积196平方公里(22.17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883.49亩,草场面积175200亩。牲畜头数达到8529余头(只)主要经济收入以蜜瓜种植和白绒山羊、绵羊养殖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蜜瓜。境内有苏木公社老街、神树等人文自然景观。2021年,伊布图嘎查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

乌兰图格嘎查位于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北10公里处,由原乌兰图格嘎查、巴格吉格德嘎查和良种场于2006年合并而成。嘎查面积1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744.247亩,草场面积20.19万亩。牛、羊、骆驼、猪等各类牲畜头数6704余头(只)。产业发展主要以蜜瓜种植、苜蓿种植、牲畜养殖及乡村休闲旅游为主

策克嘎查位于北疆边境,与蒙古国接壤,由原策克嘎查、巴音布拉格嘎查、布日格德嘎查于2006年合并而成。嘎查面积3818.77平方公里,总人口198户561人。现有耕地面积4629.28亩,草场面积444.76万亩。产业发展主要以蜜瓜种植、白绒山羊、骆驼养殖、旅游经营(分红)为主。依托嘎查集体耕地,引进金伯利公司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601地域优势发展沿路经济,依托居延海、漠中胡杨景区,参与旅游经营发展。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按照农业收缩发展,牧业适度发展,沙产业规模发展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引导胡杨林缓冲区退耕和饲草料地规范种植农牧民转产增效,发展阿杜肉羊养殖、苜蓿种植飞地沙产业目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二是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持续抓好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伊布图嘎查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以尼特其乐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公社旧址、策克边防会晤站旧址为中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自2018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3000余人次。“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模式,通过集体土地租赁、旅游分红、车辆租赁等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2023年各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

(五)主要自然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策克嘎查境内,距达来呼布镇向北55公里处。居延海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蒙古语称“苏泊淖尔”,汉语俗称东居延海,水面面积常年稳定在42平方公里,水的源头是由祁连山的融雪、雨季山洪和泉水汇集而来。黑河水流经苏泊淖尔苏木,最后汇集至东居延海,黑河水与苏木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居延海的生态环境是农牧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屏障。

神树: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北28公里处。树高27米,直径2.07米,需6-8人合抱,是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中最古老的一颗胡杨树。2015年8月7日入选《中华人文古树名录》。2018年6月林学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最美古树进行审核,遴选出全国85株古树,额济纳神树以序号33入选为“中国最美古树”。

漠中胡杨:位于达来呼布镇东23公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胡杨与沙海相伴,是一个集大漠自然风光与沙地特色游乐项目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历史风貌

广宗庙(丹巴达尔加庙、哈拉哈庙):丹巴达尔加为藏语,意为广宗,俗称哈拉哈庙。该庙坐落于苏泊淖尔苏木政府原所在地额日德尼音陶来。距达来呼布镇向北20公里,距中蒙边界策克口岸57公里处。20世纪30年代初在此修缮丹巴尔加庙,庙里面的僧侣们进行祭祀活动,因为历史原因自1958年不再举行丹巴尔加庙会,这段时间内祭祀活动也一度停止。直到2011年额济纳旗嘉拉斯热活佛重新祭奠该庙并恢复了该庙会活动,并在每年的4月中旬同当地的群众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祈祷风调雨顺,百姓安康。2012年7月哈拉哈庙被评为“盟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仓:粮仓位于苏泊淖尔苏木政府原所在地额日德尼音陶来,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该年代苏木农田作物主要为小麦,其功用主要用于存放小麦、高粱等产物,使用约5-6年后一直封存,保存至今,大致部分保存完好,主要体现当时苏木生产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收藏价值。

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建设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期间作为苏苏木主要的粮食、粮油、副食百货供应场所,一直沿用至2003年,之后承包给私人经营商店至2008年,建筑物一直保存至今。

边防站旧址:策克边防站旧址所在地,名为额日德尼音陶来(蒙古语为珍宝胡杨),距达来呼布镇北20公里处。策克边防站始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营级单位,当时隶属于内蒙古公安厅武警总队。是原“达来霍博边防总站”、现66120部队的前身。与该站同建的还有策克会晤站,是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策克边境会晤站的前身。1961年10月至1963年12月,策克边防站作为中蒙两国边境划界工作的一个重要边境巡逻执勤及会晤联络点,协助上级完成了大量涉边涉外工作和所属边境管段内的边境勘察及界标埋设等项任务,为中蒙边境正式划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65年,随着国防建设需要边防站前移,守备师入驻后,策克边防站营房交付守备师使用并成为该师卫生队。1976年,守备师撤离后,该营房暂交苏泊淖尔公社管理并成为该公社社办企业厂房。乡镇企业改制后,此营房曾被当地居民使用。2008年,经当地苏木党政。政府同意,策克边防站旧址被纳入老边防设施及国防教育基地保护管理规划。

良种场农耕文化陈列室:良种场全名良种繁殖场,隶属于苏泊淖尔苏木乌兰图格嘎查,良种场农耕文化陈列室反映的是上世纪建国以来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陈列室于2018年建成,占地面积120平面米。陈列室外部还原了当时农家的土坯墙茅草屋,门窗选用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卯榫老物件,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原有的“风味”。


编辑:
信息来源: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