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课堂风采,促教师成长——额济纳旗原民族语言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 发布日期:2023-10-16 15:24
- 浏览次数:
为精准指导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学教研,10月7日至13日,旗教科所在额济纳旗蒙古族学校组织开展一至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课堂展示暨交流研讨活动。
旗蒙古族学校娜布庆花老师执教展示四年级英语《Unit 2 My schoolbag.B Let’s talk.》紧紧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教学活动,整堂课流畅自然,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落实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齐图雅老师执教七年级阅读《Unit4 Where is my school bag? Section B 2a-2c.》,整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发展核心素养。
乌达木老师先复习引入,让学生说出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情境中提供的信息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多个问题中再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与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巩固。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难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满亮老师设计温故知新、自主探究、例题讲解等环节,围绕数学本质问题进行一题多解,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白宝东老师在教研员、结对师傅的课前指导基础上进行了六年级语文四单元《桥》课堂展示。
本课紧紧围绕小说单元、人文主题,并以课后题为抓手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指导学生通过读、视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字、词、句段感受到了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用词准确、精妙,体会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结尾处,紧扣课题《桥》不仅使人物伟大形象得到升华,同时揭示这是联接党与群众的桥,是人民群众的生命之桥。
正月老师围绕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至爱亲情的人文主题进行了《金色花》一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抓住散文诗的文体特点,紧扣单元导读“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的目标,让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促学,按照朗读诗歌,品读诗歌,演读诗歌的教学步骤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实现“理解作者情感”和“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课堂环节清晰,学生与老师完美配合,拓展延伸设置巧妙,引导学生从“金色花”延伸到“额济纳旗神树”和“国树”,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实现课文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与积累。
冯永华老师展示三年级道法第五课《走进我们的老师》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生活资源,整节课紧扣新课标要求去设计落实,课堂氛围融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度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老师的工作,体会了老师对学生无处不在的爱,从中让学生学会感恩老师。旗小学李燕萍老师典型示范展示一年级第十课《吃饭有讲究》通过“干干净净吃饭”和“我在餐桌上”两个话题,让孩了们通过视频自己去寻找,发现问题并有所触动,并大胆表达。本节课核心素养点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主体性高效发挥,课堂高效而不失生动,板块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林志强老师从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入手,再引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内容,课堂内容连贯,逻辑性强,能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水平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林志强老师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取知识,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各学科教研员组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肯定亮点,交流不足,共享方法。教研员进行多角度点评指导,同时建议老师们根据学科特点,采用问题化教学,以主问题、子问题进行设计,注重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对今后更好的进行备课、上课奠定了基础。
此次三方同步教研活动,执教老师准备充分,认真负责,与时俱进,教研员示聚焦课堂,专业引领,增效提质,为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搭建了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教研的平台,对我旗原民族语言授课教师来说是一次成长,更是蜕变,有利于教师自我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