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索引号: 11152923752568459U/2023-01602 发布机构: 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公共文化服务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23-09-01
公文时效:

【展讯】紫瓯春华——历代紫砂壶艺术精品展在额济纳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

9月1日,由额济纳旗文物保护中心引进的铜陵市博物馆“紫瓯春华  历代紫砂壶艺术精品展”在额济纳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紫砂壶代表着中华民族无上智慧的窑火艺术,在八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从粗陶糙器发展为文玩雅器,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统统融入自身,用一种文化、一种符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由衷青睐,使其成为集诗词、书法、篆刻、绘画、窑火艺术为一体的独特文化体系,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介绍及展示:

第一部分    识——紫砂泥料的分类与辨识

紫砂泥又称为“五色土”,材料品种多样,我们所见的紫砂壶的颜色有紫色、黑色、绿色、黄色、天青色、红棕色等等颜色。紫砂泥是目前为止独属于宜兴的稀有陶土资源。


第二部分  造——紫砂壶的制作 

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

第三部分  谈——紫砂壶简史

宜兴制陶业有着悠长的历史,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就开端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紫砂壶的制作自宋代初创到明清成熟发展,迄今仍盛开不衰。

第四部分 赏——从收藏鉴赏看紫砂

1993年在季野先生主编《鉴赏》创刊号写的一篇题为《要致力于破惑和抱朴》小文中说过,鉴赏应是包括有两个内容:一是鉴定,二是欣赏,鉴定中有欣赏,欣赏的过程中也有鉴定,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就一般收藏家而言,除“看真”以外,他们心目中最有支配力的是“美术观”。

 

本次展览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博物馆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展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不断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编辑:
信息来源: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