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多措并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发布日期:2025-04-21 10:25
- 浏览次数: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节水成效显著。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通过建立旗、苏木镇、嘎查三级联动监管链条,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全旗设立回收网点19个,清运废旧农膜648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815公斤。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协同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并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废旧农膜循环利用。农业节水行动方面,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节水作物和膜下滴灌等技术,年节水224万立方米,灌溉效率提升40%。节水作物种植面积达4.5万亩,占耕地60%以上。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0余人次,形成全社会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二是矿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2025年,额济纳旗实施历史遗留无主矿山治理项目,总面积0.1822平方公里,总投资277.06万元。目前一标段已完成治理(100%),二标段完成59%,资金支付率60.46%。同时,2025年申报的刀刃山(5.82公顷)和甜水井(5.07公顷)修复项目已获批,待评审后实施。2025年计划治理生产矿山面积0.1278平方公里,支取环境治理基金63.5万元。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工业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管控,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全覆盖;实施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建设,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利用率达100%;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成效明显。生态保护持续强化,扎实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问题点位核查,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监管服务同步提升,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四是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并进。严格水资源管理,对年用水量超5000立方米的单位实施用水计划审核,推广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黑河生态修复,2000年以来累计向下游补水161亿立方米,2025年首次实施冬季调水,向东居延海补水7013万立方米,水面面积由34.7平方公里增至39.8平方公里,蓄水量达0.53亿立方米。生态综合治理,严格水土保持审批,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2024年查处3起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进《黑河流域管理条例》立法,探索水权交易试点。五是防沙治沙工程成效凸显。推进巴丹吉林沙漠锁边工程,启动92.172万亩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治理沙化土地92.032万亩,同步推进0.14万亩造林工程,构建沙漠边缘生态防线。“三北”工程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选取2021年来验收合格且完成落地上图任务,尚未成林郁闭的造林地块,开展补植和补水作业,并对完成治理后的33.29万亩新造林地进行管护。